中国轴承和国外轴承的差距
第一,要承认是有质量差距,如果没有以轴承这种标准品的产能,中国人根本不需要进口。差距最大的轴承类别是齿轮箱轴承。甚至为了降低齿轮箱轴承的劣势在终端产品的影响,中国在相当多的产品会做一定的优化。
第二,国内轴承是否处于较快的上升发展阶段,答案是“是的”。甚至我国每年出口的轴承金额远大于进口额。在地球上,中国的轴承工业是具有很强竞争力的,并不是营销号说的那样惨。
第三,是否可能在所有轴承都追上,并且领先呢。答案是既无可能,也没有必要。轴承的细分种类还是很多的。不可能每一种都需要攻克,也不可能每一种都会攻克(毕竟研发产能就在那里)。
第四,外国先进轴承厂是否脱离中国供应链。答案是中国轴承供应链的优势比中国轴承优势大。因为轴承零部件的标准化程度高于轴承,而多样性则少于轴承,这有利于中国庞大市场带来的规模效应和产业分工的发挥。最典型的例子是滚珠轴承所用的滚珠。中国轴承厂一般是对外采购滚珠,而不自我生产的,而传统外国轴承厂一般是自我生产的,但是现在购买中国滚珠的外国先进轴承厂越来越多。同理,包括轴承钢、法兰等。
第五,中国轴承生产是多点开花的,除了原来传统老工业基地的轴承产业,比如哈轴、瓦轴,长三角的苏南和浙东在改革开放后在市场促进下也是重要的生产基地(虽然这些厂规模娇小,名气也小。但是产业链更长,分工专业性更强,而且靠近市场,成本更低廉。)。
第六,外国特别是欧洲的轴承厂加速在华投资。毕竟只有魔法才能打败魔法,中国人不断用产业分工加工业链的螺旋向上,外企也不能等死。只有靠近中国产业链才能把自己的技术优势尽可能放大。所以,中国轴承零部件产业还是比轴承产业本身更有前途。
第七,轴承厂依然是产业地域集聚而公司分散,但总体上个体规模无法巨型化,总体产业集中度会比较低,当然比现在,集中度会提高一些。
来源:精彩不继续
若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